作者:鄭柏露來源: 本站原創日期:2019-06-18瀏覽:0
仰望井岡山,它連綿橫亙在中國革命的紅色基因里,用一種精神支撐起一個古老民族的涅槃新生。向歷史深處的回望,總是讓人心潮澎湃,九十多年前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經過艱苦斗爭,建立起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,開始了創建新中國的漫漫征途。今天,云南養瑞科技集團“追尋紅色初心,樹好黨員標桿”迎“七一”黨建主題培訓班全體成員,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這座沒有圍墻的歷史博物館,見證新中國千萬英烈用生命熱血寫就的英雄史詩。
養瑞黨員井岡山下合影
此次培訓充分利用井岡山及周邊地區的歷史資源,采取現場教學的方式,把課堂選擇在黃洋界保衛戰舊址、湘贛邊界一大舊址、茅坪八角樓等地。黃洋界山頂海拔高、地勢陡,峰巒疊嶂,地勢險峻,在如此惡劣環境下黃洋界保衛戰取得偉大的勝利。參觀當年的哨口工事、紅軍營房以及毛澤東、朱德和紅軍戰士從寧岡挑糧走過的小路,全體黨員對“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銅墻鐵壁”這亙古不變的真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
集團黨總支書記、總裁邵全于毛主席故居給黨員上微黨課
隨后,一行人來到湘贛邊界一大舊址和茅坪八角樓,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當年毛澤東在此處寫下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》、《井岡山的斗爭》等光輝著作,學習并汲取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所總結出的經驗,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以及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,深化了對毛澤東同志所提出的“工農武裝割據”、“從農村包圍城市”光輝思想的理解。樓內毛澤東當年用過的辦公臺、辦公椅、大硯臺、竹筒、鐵盞青油燈,都印證著“實事求是、探尋發展之路,理論創新、破解發展難題”的正確性、必要性。置身在三灣的雜貨鋪里,在八角樓的青油燈下,在井岡山巍峨綿延的紅色搖籃里所有黨員仿佛回到了從前,在黨的領導下向著漫漫黑夜和如鐵關隘宣戰。
黨總支書記、總裁邵全帶頭重走“朱毛挑糧小道”
追隨紅軍革命戰士的足跡,全體黨員赴小井紅軍醫院和小井紅軍烈士墓進行參觀吊唁,烈士墓長眠著當年130多位小井紅軍傷病員,他們在反動派威逼利誘下卻始終不肯透露紅軍轉移的方向,最終被全部活活槍殺,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。“可恨奸佞引賊入,烈士命隕紅土埋;井岡處處遺忠骨,松樹風格勵吾儕”,講解員緩緩道來這些英雄的光輝事跡,全體黨員都被這種無私奉獻、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所深深震撼。
全體養瑞黨員于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敬獻花圈
來到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,陵園里的一草一木昭示著逝去忠烈的錚錚鐵骨,也展示了激昂的革命信心和斗志,更激勵著后人要積極努力、奮發向前,在自己的崗位上要有所建樹。在講解中全體成員身臨其境,體味當年歲月,感受到信仰的巨大力量。在重溫入黨誓詞后,黨員們再次感受到令人激動的入黨時刻,提醒自己要履行曾經許下的誓言。
黃洋界紀念碑下朗誦《西江月? 井岡山》
在井岡山特色教學中,我們邀請了井岡山斗爭時期早期將領王佐烈士曾孫王華生、紅軍老戰士曾志的曾孫蔡軍等紅軍烈士后代,聽他們講述革命先輩鮮為人知的故事。回溯歷史,追尋初心,井岡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,都是歷史的回響,都是信仰的守望,都是紅色血脈生生不息的傳承和弘揚。英雄們已魂歸井岡山,融入紅土中,但他們的大無畏的井岡山精神感動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。
九十多年過去了,風雨洗盡了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跡,但留給我們后人的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。恍惚中,我們似乎又聽到了金戈鐵馬的鏗鏘,看到了硝煙彌漫的戰場,感受到了血雨腥風的殘酷。也許只有親歷井岡山,才會使我們更加透徹地理解“革命”、“奉獻”、“無畏”等詞的真正含義;也許只有靜心聆聽井岡山的革命故事,才會給予我們跨越歷史長河帶來的思想震撼。
王佐烈士曾孫王華生講述紅色故事
為期四天的主題培訓已落下帷幕。結班儀式上,集團黨總支書記邵全強調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,是傳統民族精神和當代時代精神的融匯與統一。雖然我們已經遠離戰火紛飛的年代,但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之時還是需要“犧牲小我,成全大我”的革命精神,全體養瑞人都要為助推養瑞事業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而奮斗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,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、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。身處革命老區開展“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使我們在思想上得到了升華,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禮,也讓我們更加自覺地為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努力奮斗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們務必聚焦主責主業,摸清工作實情,堅持問題導向,對問題動腦筋,想辦法,拿實招,重落實,明心知往,力行求至,不負黨托重望,不負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。
集團黨總支書記、總裁邵全為養瑞黨員頒發結業證書
星火相傳
(云南養瑞集團黨總支鄭柏露供稿、張學杰攝影)
Copyright ? 2019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云南養瑞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滇ICP備15003784號-3